跳到主要內容

《管理雜誌》1987年6月號,標題: 律師業合併新趨勢(文字施工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V紀念Dolly逝世20週年 /By 鄧慧孫John Teng

1995年12月2日下午在去舊金山機場搭機返台工作之前和Dolly道別,當時計劃三個星期之後再回去陪她,氣息微弱的Dolly坐在Palo Alto家中客廳對我微笑的說:「我會想念你的!」,我也對她說:「我也會想念妳的!」那就是我倆最後的一面,直至臨終仍然對我深情的關懷,這就是Dolly。 看到國際通商同仁對Dolly的追思,我是她身邊的見證人,Dolly就是大家描述的愛B&M,愛同仁朋友如己的好朋友,不論在她健康或是生病的時候,我總是看到聽到她發自內心對同仁和朋友們的關懷操心,生命以愛人助人為中心是Dolly的本質,也是逝世20年後,大家還在懷念她的一點一滴,Dolly精神不死的原因。 Dolly的人生關懷及於社會國家,'80年代末期,外傭尚未合法化,我們陪著有數月身孕的她,坐在立法院門口建議立法;在反對黨合法化之前,參與群眾台北街上遊行抗議;生病之後,了解到華人世界沒有骨髓銀行的重要,號召朋友、客戶、同仁出錢出力支持慈濟骨髓銀行的建立。Dolly辦公室內牆壁上英文大字「公義」是她在生活中的實踐。 Dolly最令我欽佩的是她持續不變正面積極的人生觀,血癌生病兩年中,歷經各項治療的艱苦折磨不知有無明天,她不曾在任何人的面前流淚,在體力短暫恢復期間,就寫信給同仁、朋友、家人,報告近況鼓勵大家,期望回到台灣,盼望回B&M工作。 這20年來,Dolly熱愛的國際通商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已是台灣首屈一指的法律事務所,持續名列台灣金融銀行、資本巿場、企業併購、保險、不動產及營建、資訊科技及傳播、爭端解決、勞工法及聘僱、基礎建設、能源、稅務、智慧財產等領域的頂尖事務所。尤其可貴的是B&M在社會服務方面熱心公益,經常與客戶攜手做公益,並且榮獲各項社會企業責任奬,其中Euromoney Asia將B&M評選為「最適合商務法界女性的國際事務所」,「最適合少數族裔女性律師事務所」,認識Dolly的朋友們一定了解Dolly在天堂也會為此高興的大聲鼓掌歡呼。 在病中,Dolly一再跟我說,她已有一個精彩的人生,非常感恩,沒有任何遺憾,只是想到兩個年幼的兒女,依依不捨,因而流下眼淚。當年三歲的陸安、五歲的安琦,這20年來已經大學畢業,安琦在香港一家教育公司服務,負責市場調查,協助併購學校,她的志向是在開發中國家設立一家一流的學校;陸安在紐約市一餐廳任職經理...

1995/12/21,台北追思會,王陳恩美隔岸致詞 ( 文字施工中)

 

財團法人陸台蘭文教基金會之成立與展望邵俊田1996 10月28日

財團法人陸台蘭文教基金會之成立與展望 邵俊田1996 10月28日 為了紀念陸台蘭律師,由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同仁及身前好友共同捐助新台幣伍佰貳拾餘萬元成立「財團法人陸台蘭文教基金會」,除了讓大家以永續存在的方式紀念她,同時也將陸律師對法律服務的熱誠與執著以澤惠後學的方式發揚出來。 基金會設立獎助學金,以對大學法律系或法律研究所清寒績優學生,以及大學畢業後致力於律師考試而需要經濟支援者為獎助對象;希望能對有志於法律服務而需要支援者有所助益;此一立意宗旨也是陸律師生前所最樂於協助他人之事項。秉持此一宗旨,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同仁業已於八十五年八月順利完成基金會的財團法人登記,並於八十五年十月通知各學校提供獎助學金之申請事宜。 濟助清寒與獎掖優秀的行為,除了具有公益性質之外,也是人性中善意的表現,值得我們持續不斷的實行。感謝各位對陸台蘭文教基金會的捐助,您對基金會的贊助,除了紀彰顯陸律師的志業,同時也對社會法治盡了一份心力。基金會需要您持續不斷的支持與贊助,也至願能對發揚法治精神與作育法律人才,作永恆的努力。